你是有逻辑的,但是你的逻辑里面有断层!

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人说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弱,然后在做科研的时候做得不好,被老师批评等等。然而,绝大多数人在谈到“逻辑思维”这四个字的时候,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。今天我想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,我经常提到的逻辑思维,都是指哪些内容。我也会告诉大家一下,这些逻辑思维的内容是如何左右我们的科研的。

通常大家所说的“逻辑”

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情况是,老师批评学生的逻辑思维弱,但是学生内心觉得不服气,因为老师并没有说清楚到底自己逻辑思维怎么就弱了。

我们还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在隔空对骂。A说B没有逻辑,B说A没有逻辑。等等类似的事情。但是基本上,大家在网上能看到的所谓的“逻辑”,其实只是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而已。

我先下个定义,这个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,指的是没有逻辑上的错误,或者谬误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1+1=2,大家都知道。然后我稍微推导了一下,现在我写成了2-1 = 1,这个公式大家也一下就懂了。

但是,有的时候,我开始胡说八道,我说2-1 = 2,这个就是典型的逻辑上的错误。这种错误,一般来说是很容易发现的。只要有一些常识都可以发现的了。

在我们做科研的时候,逻辑上的错误,一般也是很好发现的。只要我们在自己的科研领域里,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,一些基本的逻辑错误,我们大概率是不会犯的。想要避免这种逻辑的错误,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小心翼翼,多检查检查就好了。

一般来说,只要是上过大学的学生,在自己的领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,这个初级的逻辑思维能力,大家一定已经掌握了的。在这个时候,我们可以说,自己是有一定逻辑的。然而,这个还远远不够!

比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升级一步的,就是逻辑思维的第二个阶段:逻辑的梳理。

逻辑思维的第二个阶段:逻辑的梳理

逻辑的梳理,简而言之,就是在我们拿到了一些离散化的信息以后,如何把他们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,然后梳理出他们之间的顺序,这么一个过程。就像上面这张图一样,我开始拿到了4个信息,也就是4个圆圈。然后,经过我的逻辑的梳理,我知道这四个信息应该按照1,2,3,4的顺序依次去处理。

这个说得很轻松,但是实际操作起来,可能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。比如说,我们在做科研的时候,可能遇到这么一个情况:我拿到了10篇论文,我应该先读哪一篇?

能够找到这些论文之间的联系,然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顺序去阅读,实际上就是在梳理这个逻辑的过程。

可是,我们真正在科研里面遇到的问题,远远比这个复杂。而真正阻碍我们科研进展的,最大的敌人是,逻辑思维的第三个阶段:逻辑中没有断层

逻辑思维的第三个阶段:没有逻辑的断层

逻辑的断层是一件很难让自己察觉到,并且往往是为长期的科研项目埋下重重隐患的罪魁祸首。

有的时候,我们在拿到两个信息的时候,我们在自己的思维定式下,误以为,从一个信息过渡到另一个信息是很自然的事情,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处理。可是这往往是逻辑断层的开始。

就像上面这个图里面画的那样,一个信息是正方形,另一个信息是三角形。这两个信息可能代表着我们科研过程中的两个步骤。在我们长期从事一个领域的研究时,我们往往在脑子中有着一些思维定式,这些思维定式告诉我们,从正方形过渡到三角形,是不需要思考的,已经有人帮我们完成了。

但是,如果我问你,到底从正方形是如何到达三角形的?你是不是就懵了?

对!这是因为你在从正方形,过渡到三角形的时候,你的逻辑断开了。可是由于你的思维定式,你并没有察觉到这个。

如果我们按照上面这个图,去处理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呢?是不是,经过中间的两个步骤,从正方形,过渡到三角形就顺畅多了?

我们在做科研的时候,也是一样。我们在做一些实验,或者阅读一些论文的时候,往往不自觉地就会带入一些思维定式,这些思维定式帮助我们思考的同时,也使得我们的逻辑出现了断层。这些断层,大到了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么大的区别。在这个时候,如果我们想要把这种有断层的逻辑,写进论文中,放心吧,审稿人一定看不懂!

我们在生活中,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一种人:他们侃侃而谈,思维跳跃很大,没人听得懂他们说什么,但是总感觉说得有那么一丝丝道理。这就是典型的逻辑断层的结果。

我们从小到大身边充满着逻辑的断层

我们在很多的时候,都遇到过逻辑的断层。比如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,告诉我们,很多老师真的只是照着书本和ppt在念,并没有什么思考。这些老师上课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。我相信大家从小学到大学,看到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这样的。

我所在的高中,是我们老家当地很好的一所高中。高考的时候,我们班考上了7个清华北大,我在我们班排在中间,只能去哈工大。大家可以想象,在这样的班级里面,高中老师的水平是远远不如我们的,即使是他们照着书本念,我们依然可以考的很好。因为生源好,对吧?

由于我们长期以来见到的都是念ppt和照书本念的老师,一旦有哪个老师可以不拿书本念,我们就觉得这个老师真厉害!这种情况下,有的老师讲课只要不是照着ppt念,就基本不可以被奉为大神了。然而,大神并不意味着,他们的课是一门有价值的好课。

比如我在哈工大第一个学期上的c语言的课程就是。当时的老师叫车万祥,他为了秀他自己的编程技术,在不讲解任何语法的情况下,在课堂上直接开始编程,然后问学生他写的代码运行以后结果应该是什么?

结果就是,我没听懂他说什么。

可是,由于这些大神的光环,学生们大多数都会觉得是自己没有听明白课,不是老师没讲好,而是自己没努力。只要是老师尽心尽力地讲,哪怕是逻辑上断层非常严重,学生们大多是看不出来的。毕竟一股脑地把一堆信息甩给学生,学生光是看这些信息就已经很费劲了,就更不会去思考老师的逻辑是不是断层了。

这样的逻辑断层,往往把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,给扼杀在了萌芽之中。学生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,自己的智商。这时候,如果身边一些卷王提前学了这些知识,便会跟着老师附和着。这些附和会让周围没听懂课的同学们,更加怀疑自己。

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。

科研也是如此,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,最大的敌人不是逻辑的错误,而是逻辑的断层。我们在遇到一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,往往由于我们心态特别着急,我们就忽略了很多逻辑上需要完成的步骤,而是直接一步跳跃到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上。可是这往往会导致我们在实验失败以后,并不能及时找到失败的原因。久而久之我们的逻辑上的断层,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危害,而自己却不自知,还想着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,自己不够聪明。

所以,你知道毁掉一个学生对于科研的热情有多么的简单么?只需要给他的信息里面加入断层就可以了。

好啦,今天就到这里。我在知识星球上,也发布了关于逻辑断层的视频版本。在视频里面,我讲了更多具体的例子,以及大家经常遇到让自己崩溃和怀疑人生的逻辑断层的情况。如果同学们想看的话,就可以扫码加入我的知识星球: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END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:“分享科研经验的科学家”。我们会同步分享科研经验到这个公众号。在微信里,我们的文章可以更加自由地排版。文章也会更加适合阅读和传播。我们相信,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,一定会帮助到越来越多的同学们。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,并且把这个传播给因为科研而痛苦的同学们。除了扫描二维码,大家还可以通过在微信上搜索“分享科研经验的科学家”来添加我们的公众号 :

Written on April 11, 2022